- 按察使
- 官名。 唐睿宗景云二年(711), 置十道按察使, 分别考核各地吏治。 玄宗开元二十年(732), 改称采访使。 金承安四年(1199), 改提刑司为按察司, 长官为按察使, 宣宗贞祐三年(1215), 废按察司, 改派监察采访使。 掌审察刑狱、 照刷案牍、 纠察。 滥官污吏与豪猬不法者, 并察违犯私盐、 酒麴等禁令者, 兼劝督农桑。 元初, 置提刑按察司, 后改肃政廉访司, 长官提刑按察使亦改称肃政廉访使。 明各省置提刑按察使, 为一省司法长官, 掌一省刑名按劾, 与布政使、 都指挥使分掌一省民政、 司法、 军事, 合称三司, 并置按察分司, 分道巡察。 明中期以后, 各地多设总督、 巡抚, 按察使渐成其属官。 清沿明制, 各省置提刑按察使, 别称臬台、 臬司、 廉访。 清末宣统三年(1911)改称提法使。
* * *官名。 唐睿宗景雲二年(711), 置十道按察使, 分別考核各地吏治。 玄宗開元二十年(732), 改稱採訪使。 金承安四年(1199), 改提刑司為按察司, 長官為按察使, 宣宗貞祐三年(1215), 廢按察司, 改派監察採訪使。 掌審察刑獄、 照刷案牘、 糾察。 濫官汙吏與豪蝟不法者, 並察違犯私鹽、 酒麴等禁令者, 兼勸督農桑。 元初, 置提刑按察司, 後改肅政廉訪司, 長官提刑按察使亦改稱肅政廉訪使。 明各省置提刑按察使, 為一省司法長官, 掌一省刑名按劾, 與布政使、 都指揮使分掌一省民政、 司法、 軍事, 合稱三司, 並置按察分司, 分道巡察。 明中期以後, 各地多設總督、 巡撫, 按察使漸成其屬官。 清沿明制, 各省置提刑按察使, 別稱臬台、 臬司、 廉訪。 清末宣統三年(1911)改稱提法使。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